家暴应对,以安全为首逐步脱离危险
恋爱大师
阅读:2
2025-11-16 08:35:53
评论:0
优先保障安全
-
明确报警并保留证据
- 若身体已受伤,立即拨打110,要求警方出具《家庭暴力告诫书》或伤情鉴定报告。
- 拍摄伤痕照片、保留医疗记录,必要时申请《人身安全保护令》(法院可禁止施暴者接近)。
-
临时庇护
- 联系当地妇联、社区或亲友暂住,避免与施暴者单独接触。
- 若孩子或老人需照顾,可联系公益组织协助。
心理与法律层面:打破“挽回”的误区
-
认清家暴的本质
- 家暴并非“一时冲动”,而是施暴者通过暴力控制伴侣的权力行为,停止暴力后,暴力可能复发或升级。
- 任何形式的身体伤害、精神威胁(如恐吓、贬低)均属家暴。
-
法律武器不可少
- 了解《反家庭暴力法》,咨询律师或妇联,明确自身权利(如财产分割、抚养权优先权)。
- 若施暴者有酒精/药物依赖、情绪障碍等,可要求法院指定心理医生介入评估。
长远规划:重建独立生活
-
经济独立是关键
- 盘点共同财产,若婚姻存续,需通过法律途径分割(如财产保全、起诉离婚)。
- 尝试兼职、学习技能或求职,逐步脱离经济依赖。
-
心理重建与社交支持
- 加入反家暴互助小组,与经历过类似经历的人交流,减少孤独感。
- 心理咨询师可帮助处理创伤后应激反应(PTSD),重建自信。
应对“挽回”行为的策略
- 施暴者的挽留可能是谎言:他可能用“道歉”“承诺改变”暂时稳定局势,但反复暴力的本质不会改变。
- 警惕“情感绑架”:离开我你活不下去”“我为你牺牲这么多”等话术,本质是操控,需果断拒绝。
给亲友的建议:如何支持受害者
- 避免过度指责:受害者可能因内疚或恐惧而犹豫离开,需给予共情而非批判。
- 协助收集证据:陪同报警、陪同就医或提供安全住所。
- 长期陪伴:帮助受害者制定脱离计划,避免因孤立无援而重返危险。
最后提醒
家暴只有“零次”和“无数次”,你的安全与尊严远比“挽回关系”更重要,如果已决定离开,请相信:你值得被尊重和保护,未来一定会有更健康的关系在等待你。
如需紧急帮助,可拨打全国妇联维权热线:12338,或联系当地公安机关。
本文 恋爱大师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llianaidashi.cn/8710.html
声明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发表评论






